从个体IP到平台的商业体,与它的“终身学习”。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在线edu指南汇”(ID:zaixianEdu2020),作者:何沛宽,经授权发布。

一、天时地利人和,一个历程

2013、14年前后,正是在线教育进入“资本元年”的时间点。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陆续将注意力投注到教育线上化产品与服务。当时也是微信公众号生态红利年份,一批内容媒体、IP入驻,获得大量用户关注,并因此得以探索多元的商业变现方式。

天时(资本、公流量红利时间点),地利(公众号生态),人和(在线教育、内容产品消费者增长)之下,一个知识型脱口秀栏目“逻辑思维”的主理人,进驻公众号,以每日语音分享60秒分享一本书。不到一年时间,成为当年的顶流IP之一。

2014年,这个IP成立了思维造物公司。2015年举行了“时间的朋友”知识型跨年演讲。2016年,从个体知识IP、线下演讲会,思维造物发布了学习工具app,得到。这可以说是“全新”的阶段,因为单点的IP正在成为更广泛的“面”:众多其他在知识IP被引入,并逐渐做成一个知识付费平台。

从线上知识平台,轻模式售卖相对低单价的课程产品(0~199元为主),再到线下线上结合形态,相对重服务、高单价(1000元以上)的训练营——“得到大学”开始招生。这个新的业务,近两年及今年正在占据“思维造物”公司,越来越高的收入比。这呈现了一个线上IP、线上知识平台,往线下线上新生意场景的“可能性”。

来源:思维造物招股书

至今形成的“得到”产品矩阵:线上知识服务(课程、听书、电子书),线下知识服务(得到大学、跨年演讲、知识春晚),以及电商(阅读器、图书、周边)。与之对应的是思维造物最新财年(2019),营收体量达6.2亿元。其中,线上知识服务收入贡献4.12亿元,占比最高,66.26%,其次是线下1.15亿元,占比18.53%。这个比例在今年1~3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线下知识服务占比增长至34%,线上服务稍下降至54.7%。

来源:思维造物招股书

二、消费者C端,最大的“争议”:“知识付费”,是不是智商税

数亿收入背后,是得到app背后的数百万月活用户、得到大学数千人的付费学员,以及B端的企业客户等。有人有商业有交易的地方,就有消费者争议。

在知乎上,搜索“得到”,排行第一的问题,在问关于罗胖(备注:创始人)的“逻辑思维”和后来得到app是否是“骗局”。

事实上,不仅是得到,其他相似的知识付费产品——尤其是非专业技能、工作实操技能的付费产品、平台,都会有类似的“拷问、质疑”。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视角。

以得到2016年有股权激励的合作讲师李翔、李笑来、吴军课程为例,他们开设的《李翔商业内参》、《通往财富之路》、《吴军·硅谷来信》,分别在商业认知、财富观念、基于人生经验等等做分享。课程获得了数十乃至百万付费订阅用户。

这些付费用户中,有未涉世事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新手,也有多年工作经验、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职场人、企业负责人。有人因此“打开了视野,接触到前所未闻的另一个知识域”、有人可能基于新知识的启发作了一个商业决策。当然也有人在消费数天后,后悔基于广告“冲击”、冲动付费。

就我个人的视角,不乏受益于各种形式的知识产品。免费的付费的,视频的音频的文字书籍媒介的,都有。几年前,正是在线教育、知识付费产品兴起,数门商业化的音频课程产品,帮助我完成了一个课题研究。甚至影响我职业发展方向的最初信息来源,比如对互联网行业、中美创投有所了解,也曾受益于开源的、或付费的音视频产品。这些知识产品提供的体验,是相对单一的校内供给、职场上有限环境无法一下子赋予的。所以就我个人认知,优质的内容、信息与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在商业市场是合理存在的。

三、得到的“终身学习”,在说什么

得到招股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板块,叫“发行人战略思考”,截一页图给大家看下:

简单来说,这个思考提到:“人的再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对于国家,人才红利需求,保持人才竞争力。对于个体,是最长的人生年龄段:成人到老年,适应多变世界,持续学习的需求。

这是一家行业相对头部的商业公司,对“终身教育”范围的定义,与其市场化机会的理解。

在这个范围内,事实上,还有非常多在线教育、知识付费产品,以各种形态落地。从社区、个体IP、垂类群体服务、到交互搜索app工具等等。

多种形式起家的参与者,知识付费、课程付费成为其中部分、或最主要变现方式

在国家层面,政策文件也有鼓励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条文。对于消费者,我们此前也强调过动机与持续学习习惯,推动需求端在成人之后、职场阶段的持续学习、产品付费行为。

四、得到创业本身,一些启发

从思考认知的引领者,到商业项目的实践:

如上面提到的“发行人战略思考”,事实上,很多创新产品也是基于相似的场景得以落地并扩展。尤其是此前没有的“概念”。

就以终身学习、市场化学习为例,不仅在中国,在美国有udemy、Skillshare等独角兽在线视频课程公司。它们的创始人也是对应领域的“思考引领者”:对体系高校学习的知识局限性大、与市场脱节有很深的理解,并通过商业项目(市场化的在线教学平台)尝试打破“局限”。

从内容IP,到商业平台:

得到是从一个知识IP,到知识内容商业平台。当下还有无数的可能性。比如,以“沙雕”科普“出名”的毕导,电子产品IP、视频媒介的“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还有更多在文娱、消费、衣食住行各细分领域。

从点到更广的面,把具有共性的需求聚合。新一个时代,任何领域都有新的机会。

其他阅读:

趋势与创新

从边缘到主流,在线教育的机会是什么   |  创投研究

教育创业还有什么机会?|  创投研究

教育行业是否需要MCN ?| 探讨

国内能否产生C2C教育大公司 | 创投思考

学习的价值能否被衡量?这家解答的公司,融资1.85亿美元 | 详解

在线教育7年探索史  | 详解

大公司

字节跳动如何做教育?|  详解

淘宝教育三思  | 深度

巨头短视频与流量加持,教育机构和个人IP如何选择,抖音、快手、B站还是视频号?| 经营工具长文

网易有道之道  | 详解

跟谁学:一个在线教育公司的商业模型 | 详解

好未来:10年在线教育经营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