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du指南”(ID:EduZhiNan),
Edu指南讯 12月2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就“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双减”工作是2021年最备受关注的一个教育热点话题。“双减”也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7月下旬,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发布以后,各项工作都在推进,也取得了成效。发布会嘉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介绍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其中提到,“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列为教育部党组的“一号工程”,同时也是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在进展方面,双减以来,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2.1万所学校积极探索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有302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暑期托管。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以下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介绍详情:
非常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我记得我们是在8月30日,在这里召开了秋季学期系列的发布会。在那次发布会上,我介绍了新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安排情况,特别是对学校如何落实“双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这场发布会是向大家介绍通报学校这一端落实“双减”工作的有关情况。
今年的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这项部署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双减”文件的重要要求,把落实“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列为部党组的“一号工程”,同时也是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也就是我们说的“双一号工程”。这项工作也是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事项,刚才续梅主任也做了介绍。教育部采取了百日会战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综合施策、狠抓落实。大家都知道“双减”的一减在学校,也就是减轻作业负担,另外一减主要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这两减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按照部内司局的分工,我们主要是做好校内这一端,落实“双减”的有关工作任务。今天就聚焦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相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教育部始终把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着力通过落实“双减”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强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进一步厘清教育体系,切实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净化社会教育生态,有效破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构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紧紧抓住秋季开学后的学期,也就是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这个关键期,周密部署、深入推进,推动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局良好、全面突破、成效明显。
第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学校落实“双减”任务。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凝聚减负共识。在今年暑期,文件印发后很快就举办了各省的教育厅长、处长的学习研讨班,深刻领会中央的“双减”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谋划贯彻落实的思路。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规范考试管理,探索暑期托管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细化具体落实要求。
推动综合改革,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28个专委会,强化教学改革的指导。建立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加强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部署开展了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激励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精心打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精品专题教育资源,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服务边远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服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停课不停学”工作。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按照“双减”文件的精神,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明确具体要求。这三个提高也就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今天已经给大家发了一个材料,一些具体要求在这里不讲了。聚焦这三个提高,全面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促进学生能保障学习质量,学足学好。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直报平台,通过学校直报、双周通报、每月调度、社会监督等方式,推动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双减”任务。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专题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双减”政策的精神和学校落实的具体举措,引导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防止盲目攀比导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通过网上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广泛了解广大家长对学校“双减”工作的一些感受和意见建议。健全典型案例推广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各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三批推广了51个关于校内减负提质典型工作案例,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广大的媒体记者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在这里特别向大家表示感谢。
第二,积极作为,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这部分我重点说一下。
新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坚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做好校内减负提质,创新工作思路,细化落实举措,广大的校长、教师积极作为、辛勤奉献,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的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据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过制定分学科的作业设计指南,组织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作业整体水平,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这也是过去家长们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个学期得到了有效的根治。
二是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在时间上,基本上实现了“5+2”的全覆盖,也就是每周5天、每天2个小时,保证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能够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便于家长来接孩子。课后服务的项目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各地各校把课后服务作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全面育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发挥了课后服务的多重功能。
在课后服务时间,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文艺、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据我们的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的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的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广大教师积极付出,有91.7%的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同时各地各校还选聘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这样既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也适当地减轻了一些教师过重的负担,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应该讲这个幅度提高的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比例也说明课后服务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否则也不会有这么高比例的学生来参加课后服务,因为课后服务是自愿选择参加的。
这样一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解决了家长的“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在课后服务中,一些学校根据家长的要求,普遍提供了延时的托管服务。此外,有2.1万所学校积极探索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有302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暑期托管。
三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高度重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建立了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学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规范,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注重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备课、教学评价,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的学业质量。
四是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积极转变。“双减”工作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教育观念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同,普遍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许多家长转变了过去让孩子拼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的行为。
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70.3%的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加校外体育活动,6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再额外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新的学期,还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取得这样的变化,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五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加快。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深入落实“双减”的重大举措。面对“十四五”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高度重视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稳妥有序推进校长教师的交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
六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深化。各地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遍把落实“双减”工作的举措和成效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积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学校落实“双减”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明显,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比“双减”之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据学校直报平台,我们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的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新学期的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学校落实“双减”、推进减负提质工作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特别是广大校长、教师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以及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广大校长、教师表现出了强烈的教书育人的情怀和使命责任担当,在这里向广大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巩固成果,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水平。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虽然开局良好,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成果还是初步的,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要持续巩固、提高水平。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抓住这次改革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围绕“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提高水平抓突破”,推动“双减”落实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扎实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要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指南,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切实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课后服务再提升。在“全覆盖、广参与”基本实现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强保障、上水平”,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是课堂教学再提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学工作始终作为核心工作去抓,认真完善分学科教学指南,健全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教学基本规程,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精准分析教情学情,加强学业质量监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是赋能教师再发力。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减负提质的关键,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教学指导、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五是均衡发展再提速。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工作,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打造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宣传引导再深入。各地各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双减”工作的理念、政策、成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形成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谢谢大家。
其他阅读
双减百日,教育部监测数据:全国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超40% | 附双减大事记
“双减”被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首个教育督导机构正式挂牌;北京新学期调整上课时间,回归课堂,回归“零起点” | 行业动态
“双减”试点典型案例:北京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原有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