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大模型成为教育行业的 “新基础设施”,当线下场景经历沉浸式体验的重构,2025 年上半年的素质教育市场,正经历着从技术底层到商业逻辑的全面迭代。从布鲁可集团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钟声,到北京中小学全面铺开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资本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素质素养教育行业正在突破传统边界,在编程教育、科创体验、语言学习等细分领域形成全新竞争格局。 

一、资本助力行业突破:上市与企业战略布局勾勒产业新坐标

今年 1 月,布鲁可集团以 60.35 港元的发行价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国内拼搭角色类玩具行业首个上市企业。这家成立于 2014 年的企业,凭借 “百变布鲁可” 和 “英雄无限” 两大原创 IP 及 50 余个全球知名 IP 授权,已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的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其 500 余项专利构建的技术壁垒,以及覆盖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的海外市场布局,标志着素质教育硬件产品正从单一玩具属性向 “文化 IP + 科技体验” 的复合形态升级。该公司上市募资将用于研发投入和全球市场拓展,其 “全人群、全价位、全球化” 的产品矩阵战略,为玩具行业向素质教育延伸提供了范本。

在企业战略布局上,亲宝宝在 2023 年启动类 ChatGPT 项目后,于 2025 年 2 月推出母婴领域首个通过备案的 AI 育儿大模型,依托 1 亿注册用户的育儿数据积累,构建起 “24 小时专家级毫秒级解答” 的服务体系。其拒绝通用模型 “表面智能” 的垂直化路径,为细分素养领域提供深度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明星 IP 与教育的跨界合作成为资本关注的新热点。3 月,演员吴彦祖联合高途教育推出 398 元的英语口语课程,借助 DeepSeek 大模型打造 “智能阿祖”AI 学伴,5 天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尽管课程因 “含祖量” 不足引发争议,但其 “明星 IP+AI 技术 + 场景化学习” 的模式,展现了粉丝经济与知识付费的融合可能。高途财报显示,2024 年其销售费用达 29.64 亿元,同比接近翻倍,而吴彦祖课程被置于 “AI 闪学” 栏目,成为其 AI 教育产品的流量入口,折射出头部教育企业在转型期对营销创新的迫切需求。

二、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大模型重构素质教育服务逻辑

AI 大模型在 2025 年上半年成为素质教育产品迭代的核心引擎。猿辅导旗下素养课将 DeepSeek 融入全场景教学。其课前学习、直播课堂、课后练习等环节正在全面接入,打造全场景AI智学体系。据称其将在未来开发出更适合中小学生、更多元丰富的AI产品功能。基于其自研教育大模型,猿辅导素养课已推出包含AI助教、AI作文通、AI个性化纠音、AI词文串烧等在内的家庭教育端AI功能矩阵。

编程教育领域,小码王在其九周年庆典上宣布品牌从 “少儿编程” 升级为 “少儿 AI 编程”,构建 “AI + 机器人 + 拔尖培养” 的立体布局。其与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中小学 AI 教育产品,包含 “智创空间实验室、体系化课程、智能教学服务平台” 四大模块,在浙江绍兴柯桥区的试点中,使该区竞赛获奖人数从 4 人提升至 60 人。该公司提出的 “五力模型”(驾驭 AI、想象力、思辨力、学习力、协作力),将编程教育从技能培训升维为 AI 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反映出行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进化。

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技术赋能让经典文本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斑马百科于 5 月推出《论语》主题学习产品,采用 “文学典籍 + 电影级 3D 动画 + AI 交互” 模式,通过 32 个故事场景、72 章语录译解和 96 道互动练习题,构建文言文学习的完整路径。其独创的 “3D 可视化原著 – 2D 动画讲解 – AI 交互训练” 等七大步骤学习法,将抽象的典籍内容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据悉,斑马百科累计用户突破626万,已上线的36个主题中,《史记》用户超过7.7万。而作业帮大阅读产品则通过将AI与大数据能力融合,以名师 伴读、动画精读和主题思辨训练等模块,构建 “输入 – 理解 – 输出” 闭环,其联合八位专家打造的青少年名著精读体系,标志着阅读教育从工具型向素养型服务的转型。

三、场景拓展与模式迭代:线下体验的科技化与全球化

线下教育场景在 2025 年上半年迎来体验升级浪潮。2 月,VIPKID Dino 阅读馆春熙馆在成都开业,该馆融合非遗文化与双语教育,设置光影故事区、双语绘本阅读区等模块,通过 AR+AI 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馆内 6000 + 原版英文绘本配合分级阅读体系,以及川剧变脸、长嘴壶茶艺等非遗表演,实现 “文化传承 + 语言学习” 的场景融合。截至上半年,VIPKID Dino 阅读馆已在北京、成都等地落地,其 “线上课程 + 线下体验馆” 的 OMO 模式,为语言教育提供了新的流量入口和服务触点。

科技类线下场景的创新更为激进。5 月,全国首家新东方科技馆旗舰店在重庆沙坪坝启幕,该馆以 1600 平方米空间打造 “天宫启航”” 火星基地 “等主题展区,通过火箭发射模拟、无人机实践等互动装置,将航天科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场景。教学区域设置 8 个科技主题空间,开展航天无人机、智慧农业等实践课程,其” 展教融合 “的模式被沙坪坝区教委授予” 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新东方科技馆的落地,标志着教育机构正从内容提供商向” 科技场景运营商 ” 转型,通过硬件空间构建差异化的教育服务载体。

全球化布局成为头部企业的共同选择。截至上半年,VIPKID 继续海外市场拓展,其全球在线学习平台活跃用户已覆盖韩国、沙特、日本等地区,并大力拓展美国、英国等地的研学业务。布鲁可集团通过海外渠道将积木人产品推向全球,其 “高 IP 还原度、易拼接” 的产品特性适应不同文化市场需求。

四、跨界融合与市场挑战:破局与反思中的行业进化

素质教育的边界在上半年持续模糊,跨界融合成为创新关键词。实丰文化作为玩具企业,于 2 月推出第二代 AI 玩具 “AI 魔法星”,选择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作为基础,实现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推荐功能;6 月上市的 “AI 飞飞兔” 具备情感交互和动态回应能力,能根据孩子情绪进行安慰鼓励,展现了玩具行业向 “AI 陪伴机器人” 的转型。中科蓝讯与实丰文化在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大会上展示的 AI 玩具方案,将豆包大模型与芯片技术结合,推动硬件产品的智能化升级,这类跨界合作打破了传统玩具的功能局限,开拓了素质教育硬件的新形态。

体育教育领域,明星 IP 的商业化探索引发关注。6 月,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张继科发起 “张继科杯” 全民乒乓球争霸赛,设置 15 万元总奖金,参赛需购买 199 元线上大师课。赛事覆盖全年龄段,采用奥运级场馆标准,其 “课程引流 + 赛事转化” 的模式,为体育 IP 商业化提供了新思路。同期开设的张继科乒乓球暑期训练营,吸引新西兰、巴西等多国选手参与,通过 “冠军教练 + 高强度训练” 的组合,瞄准中考体育加分和特长生培养市场。但报名规则也引发 “商业捆绑” 争议,反映出体育教育商业化过程中盈利与普惠的平衡难题。

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吴彦祖英语课因 “明星出镜时长不足””AI 陪练机械感强 “引发负面舆情,暴露了部分企业过度依赖营销噱头、忽视产品内核的问题。高途今年发布的财报显示,其 2024 年研发费用 6.5 亿元,仅为销售费用的 21.9%,技术投入与营销投入的失衡,可能导致 AI 教育产品陷入” 重包装轻实效 “的困境。此外,亲宝宝在研发育儿大模型时发现,LLM 大模型在回答标准化育儿问题时可能稳定性不足,需要通过” 底层技术突破 + 应用场景限制 ” 双重路径解决,这一难题也困扰着整个教育 AI 领域。

政策层面,北京于 6 月宣布秋季学期起中小学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 8 课时,并将课程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政策驱动下,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将加速,AI、编程等内容从课外培训向校内必修课程渗透,这既为教育企业提供了 B 端市场机遇,也对课程标准化和师资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技术与教育的交汇处寻找确定性

2025 年上半年的素质教育行业,正站在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交汇点。AI 大模型的普及打破了知识传递的时空限制,沉浸式场景重构了学习体验的感官维度,而资本与政策的双向加持,则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充足动能。从布鲁可的 IP 产业化到新东方的科技场景化,从猿辅导的 AI 个性化学习到斑马百科的经典可视化,企业们在不同赛道上探索着素质教育的最优解。

然而,当技术喧嚣过后,教育的本质仍需回归到 “人的成长”。无论是吴彦祖课程的争议,还是 AI 模型的精准度挑战,都在提醒行业: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素质教育需要在工具创新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下半年,随着北京 AI 通识教育政策的落地和更多技术应用的成熟,行业将进入 “技术深化 + 场景细化” 的新阶段,那些能将前沿科技与教育规律深度结合的企业,将在变革中推动塑造素质教育的未来形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