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善生活总体上持乐观态度——科学研究、医疗诊断、辅导,以及我目前最喜欢的用途——度假计划。但它也带来了一种恶意的诱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卓越。它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不用努力就能善于思考,但很抱歉,这是不可能的。

最近有一项研究揭露了这种错觉。该研究的样本量尽管小,甚至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但它表明了一些直觉上似乎正确的事实。

用 AI 写作时,大脑的认知表现最差

麻省理工学院的娜塔莉亚·科斯米娜(Nataliya Kosmyna)领导的研究小组招募了54名参与者撰写论文。其中一些人使用人工智能写作,一些人借助搜索引擎(缺乏相关领域知识的人,不擅长使用搜索引擎识别最重要的信息),还有一些人则采用传统方法,即运用大脑进行写作。使用人工智能写作的参与者文章,更多地引用了具体的人名、地点、年份和定义。而完全依赖大脑写作的参与者,对这些内容的引用减少了60%。目前为止,效果还不错。

但人工智能撰写的论文更加同质化,而人类依靠大脑撰写的论文则呈现出更广泛的论点和观点。之后,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引用自己的论文。大约83%的大型语言模型(LLM)用户在引用自己的论文时遇到了困难。他们还没有真正内化自己的“写作”,因此几乎没有理解其中的内容。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更擅长引用自己的观点,而仅使用大脑的人则表现得更好。

几乎所有撰写论文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自己的成果,而很少有人工智能用户声称自己对自己的成果拥有完全所有权。以下是作者对他们这部分研究的总结:

纯脑组虽然认知负荷更大,但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学习成果和更强的自我认同感。搜索引擎组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内化,可能在努力和结果之间取得平衡。大模型组虽然受益于工具效率,但记忆痕迹较弱,自我指导能力下降,创作内容碎片化。

换句话说,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效率越高,思考越少。

对 AI 依赖,削弱你的智力潜力

但事情开始变得可怕了。研究人员使用脑电图耳机,观察受试者大脑的内部运作。那些只依赖自身大脑的受试者,大脑多个区域的连接性更强。搜索引擎用户的大脑连接性较差,而人工智能用户的连接性最差。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动态定向传递函数(DDTF)的方法,用于测量神经网络的连贯性和方向性,并可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调节和其他相关认知过程的背景下进行解读。纯脑写作者的DDTF连接性最高。搜索引擎组的整体连接性降低了34%至48%,而人工智能组则降低了高达55%。

研究人员总结道:“总的来说,这些发现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外部支持工具不仅可以重塑任务绩效,还会影响底层认知架构。”

在过去几周的公开评论中,这项研究的作者们一直谨慎地避免夸大其词。但神经科学界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同时放电的神经元会相互连接。这才是关键所在。认真思考可以增强你的心智能力。让机器人替你思考,甚至只是照搬机器人给你的信息,对大脑来说都是空洞的。你正在剥夺自己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削弱你的智力潜能。

动机决定 AI 是帮手还是威胁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撰写论文。Open AI 表示,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其产品。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估计。大约一年前,我问了一屋子的大学生,他们中有多少人使用过人工智能,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手。

使用人工智能的过程很有吸引力。一开始,你把人工智能当作研究工具,但后来你变得忙乱不堪,时间紧迫,不久之后,人工智能就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上个月我在犹他州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其中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们都关注特朗普带来的威胁,但人工智能最终会毁了我们。”

最近《纽约客》一篇题为《人工智能摧毁大学写作后会发生什么?》的文章,捕捉到了这一动态。该文章作者采访了一位名叫亚历克斯的学生,他最初坚称自己只是用人工智能来整理笔记。见面后,他承认这完全不是事实。“生活中任何类型的写作,我都会用人工智能,”亚历克斯说。然后他开玩笑说:“我需要用人工智能来给女生发短信。”

1960年,大学生每周大约要花25个小时做作业,而到2015年,这个数字接近15个小时。但我遇到的大多数学生都忙得不可开交,比我记忆中我和我的朋友们还要忙得多,很多学生活动常常掩盖了学业的光芒。所以,他们当然会使用节省时间的技术,来处理那些他们认为课堂上布置的琐碎作业。

人工智能不会消失,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动机。学生,以及我们所有人,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清空课表还是学习新知识?如果你想变得强壮,你必须去健身房。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判断力,你必须自己阅读和写作。有些人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多地思考——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领域,思考新课题。如果能对利用人工智能减少思考的方式,给予更多的提醒和拒绝,那就更好了。

其他阅读

AI 或将取代你的工作,但它也将创造这 22 种新职业

对话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人工智能可以进化得更聪明,但无法完全超越人类

世界顶尖数学家在测试中震惊地发现,人工智能模型已经接近数学天才了

对话耶鲁大学教授:优绩主义为什么成为精密运转的系统性陷阱 | Edu指南专访

牛津大学教授:AI 时代,我们对教育的长期投资可能会失效 | Edu指南专访

新东方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总营收11.8亿美元,新教育业务同比增长35%

AI 巨头紧密布局,Google、OpenAI、Anthropic 教育应用加速进入院校课堂

2025 年 Q1 教育科技:AI 推动,5 家公司获投额分别超 1000 万美元

终身学习时代来了:现在变得更聪明,是一项全职工作

对话社会学家:现代文化正在发生颠倒,人们把工作视为家,把家视为工作 | Edu指南专访

头部教育公司最新季度业绩:新东方稳步推进,好未来、高途增长强劲

和高校教授聊聊:人工智能如何变革我们的工作与教育 | Edu指南专访

8 款出色的 AI 数学工具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8 类工作

人工智能真的会鼓励学生作弊吗?

为什么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太可能取代人类教师 ?

人工智能对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影响

观点:人工智能为什么不会“解决”教育问题?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学,但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好 ”

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30 款让教师工作更轻松的 AI 工具

生成式 AI 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AI 在教育中的优势与风险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 8 项示例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 43 种用途

10 款教育 AI 工具用例

和心理学教授聊聊:积极思维是一种可以练习的技能 | Edu指南专访

和斯坦福商学院“人际互动之父”聊聊:孤独社会,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 | Edu指南专访

和高管教练聊聊:新的一年,如何制定目标?|  Edu指南专访

和《优秀的绵羊》作家聊聊:当下精英大学的问题与信心的重建  | Edu指南专访

和《睡眠革命》作者聊聊:睡眠教练如何帮助顶尖运动员达到最佳表现 | 专访

图片
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du指南”,作者:Davi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