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不再是万能

在人工智能正迅速改变职场的今天,从精英大学到理想工作的传统路径,似乎不再那么确定——至少,如果你问问硅谷两位最具影响力的CEO,他们会这么认为。

近日,Palantir首席执行官Alex Karp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坦诚地分享了在当今科技驱动型经济中取得成功的真正秘诀。他们的故事植根于个人经历和大胆的企业理念,挑战着人们长期以来对教育、能力和工作本质的固有认知。

Karp以直言不讳地质疑高等教育体系而闻名,在最近接受Axios采访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如果你是那种典型的高智商、可以考上耶鲁的人,但你只有通才知识而没有专才,那你就完蛋了。”他断言道。

虽然他承认提及耶鲁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与那里有家族渊源——而且他仍然认为耶鲁和斯坦福一样,是一所优秀的学府——但他更广泛的观点很明确:精英文凭的声望不再能保证成功。在他看来,如今重要的不是你上了哪所大学,而是你是否拥有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那种专业、实用的知识。

这条信息引起了许多Z世代的共鸣,他们正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随着人工智能Agent占据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而招聘职位却日益减少,传统的美国梦——上大学,找到一份年薪六位数的工作——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Karp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高等教育未能让学生为现实世界的挑战做好准备。“你在高中和大学里学到的“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一切,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他今年早些时候告诉CNBC 。

无需大学也能开启职业生涯

市值4390亿美元的美区科技公司Palantir,如今正将其理念付诸实践。2025年4月,该公司启动了“精英奖学金计划”(Meritocracy Fellowship):一项为期四个月的带薪实习项目,面向未就读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该项目要求申请者达到常春藤盟校的成绩水平,吸引了超过500名申请者。最终仅有22人入选——这也说明了传统大学教育之外的就业机会竞争异常激烈。

在研修期间,学员们学习了美国历史和西方文明的根基,同时与Palantir公司的员工并肩工作,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改进实际产品。该项目的介绍毫不掩饰地批评了高等教育:“许多美国大学不透明的招生标准取代了择优录取。结果,许多优秀的学生因为主观肤浅的标准,而被拒之门外。缺乏精英制度,校园就成了极端主义和混乱滋生的温床。”

本月即将结束的奖学金项目中,表现突出者将有机会参加Palantir的全职职位面试——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无需踏入大学课堂,就能开启职业生涯。在Palantir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Karp再次强调了这一理念,他表示:“无论你没上过大学,还是你上的是一所不太好的大学,又或者你毕业于哈佛、普林斯顿或耶鲁——只要你加入Palantir,你就是‘Palantir人’——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要。这无疑是科技领域最顶尖的资历。加入Palantir,你的职业生涯就有了保障。”

Karp的观点或许会让一些传统人士感到不满,但这反映了科技行业衡量成功的标准,正在发生更广泛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具体的、可证明的技能,而非学历背景。正如Karp所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你的薪酬将与你创造的价值成正比。”他认为,最成功的员工,将是那些能够解决独特、实际问题的人——例如,即使没有正式学位,也能诊断出故障的设备。

适应能力、毅力与持续学习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如何在现代社会取得成功,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但同样引人入胜的观点。在剑桥辩论社的演讲中,黄仁勋分享了一个关于他母亲为了让他适应美国生活而做出种种努力的感人故事。“我妈妈教我英语,但她自己不会说英语。这足以说明一切,”他回忆道,在他们九岁从台湾地区搬到美国之前,她只用一张纸和一本字典就教会了他们英语。

黄仁勋认为这段经历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商业理念。“在很多方面,这定义了英伟达,也定义了我。我几乎对待所有事情都抱着‘这能有多难?’的态度。”他解释道,正如《商业内幕》报道的那样。他说,这段经历教会他要坚持不懈,并且要勇于直面挑战——即使胜算看似渺茫。

黄仁勋的创业历程是对坚持不懈力量的最好诠释。1993年,他联合创立了英伟达,并带领公司于1999年成功上市,此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飞速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需求激增的推动下,英伟达市值飙升至惊人的5万亿美元。然而,尽管公司规模庞大、影响力巨大,黄仁勋仍然坚持亲力亲为、人人平等的企业文化。英伟达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黄仁勋直接管理多达36名下属——这在科技巨头中实属罕见。

“坚持下去才是关键。我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没有感到厌倦,也没有被解雇。我认为这就是秘诀所在,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此,百分之百如此。”黄仁勋强调了韧性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据《商业内幕》报道,英伟达高管,包括副总裁在内,都被要求乘坐经济舱,放弃特殊待遇——这项政策体现了黄仁勋对“团队至上”理念的坚持。英伟达副总裁弗拉基米尔·特洛伊在领英上表示:“没有特殊待遇;每个人都平等地专注于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黄本人偶尔也会乘坐私人飞机,这在大型科技公司的CEO中很常见。而且,有些高管确实有助理。但其核心理念始终不变:领导力意味着积极参与、保持谦逊,并始终乐于学习。

黄并非唯一一位将自己的职业道德归功于家庭的人。Telegram 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 (Pavel Durov) 最近在庆祝该即时通讯平台成立 12 周年之际,回顾了父亲对他的影响。“看着父亲孜孜不倦地撰写大量书籍和科学论文,我和哥哥从中体会到了奉献的意义,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杜罗夫于 2025 年 8 月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写道。

Karp、黄和杜罗夫的故事有力地驳斥了“成功只属于那些拥有合适资历或人脉的人”这种观点。无论是挑战教育领域的现状,还是依靠家族传承的坚韧不拔,亦或是培育谦逊和团队合作的文化,这些领导者都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定义着如何打造一份有意义且长久的职业生涯。

随着职场的不断发展,他们的例子提醒我们,毅力、适应能力和学习意愿可能比任何文凭都更重要。

发表评论